繼承傳統堅守初心 接續奮斗擔當使命
咸寧日報傳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 黃勝
習近平總書記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指出,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激勵一代代中國共產黨人前赴后繼、英勇奮斗的根本動力。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之際,作為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和黨報人,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貫徹守初心、擔使命、找差距、抓落實的總要求,緊扣理論學習有收獲、思想政治受洗禮、干事創業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目標,繼承傳統堅守初心,接續奮斗擔當使命,在新時代實現新作為展現新氣象。
一、銘記黨的新聞工作歷程,進一步堅定前進方向。
欲知大道,必先為史。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最好的老師、最好的清醒劑、最好的營養劑,總能讓人受益匪淺。知史愛黨、知史愛國,才能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國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斗爭史,我們黨98年的奮斗史、新中國70年的發展史,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用鮮血和生命凝結而成的歷史篇章,如一個個精神支點,閃耀著共產黨人不忘初心、堅守使命的時代光芒。
從中國共產黨成立的那一天起,就有了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在中華民族處在內憂外患、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愛國進步的新聞工作者緊緊團結在黨的周圍,以筆為槍,以文征戰,滿腔熱血投身到爭取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的歷史洪流中。一代又一代黨的新聞工作者自覺堅持黨的領導,與人民心連心、肩并肩,與民族同呼吸、共命運,在烽火連天的戰爭年代激揚文字,同仇敵愾,在激情燃燒的建設歲月縱筆放歌、鼓舞干勁,在大潮奔涌的改革時期高揚旗幟、凝心聚力,在中國新聞史上留下了一篇篇傳世佳作,鐫刻了一個個閃光名字,樹立了一座座豐碑。
黨報作為黨的事業的一部份,伴隨著中國共產黨的成長而成長,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成立后,就十分重視報刊宣傳工作,黨的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上通過的第一個決議就對出版黨報的原則性問題作出了規定。黨的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又專門討論了黨報宣傳問題。1922年8月,中共中央在杭州西湖會議上,決定創辦全國性政治機關報《向導》。時至今日,中國共產黨黨報形成了完善的從中央到地方的黨報體系。在90多年的奮斗歷史上,我們黨報無論是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戰爭年代,還是在日新月異的和平建設時期,始終站在時代的最前列,堅持“全黨辦報、群眾辦報”等優良傳統,發揮黨報的“耳目”“喉舌”作用,通過黨報宣傳黨的主張,反映人民呼聲,推進革命進程,引導人民群眾,加快經濟發展,服務社會建設。90多年風雨兼程,我們黨報承受初創時期的艱辛、歷經發展時期的洗禮,如今成為了我國傳媒業具有政治權威優勢、信息資源優勢、辦報人才優勢和受眾優勢的主流媒體,在打牢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進的共同思想基礎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傳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營造健康向上的主流輿論方面發揮主導作用,在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主導作用。
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者和新聞事業在黨帶領人民從勝利走向勝利偉大歷程中,積極宣傳黨的主張,深入反映群眾呼聲,鑄就了紅色基因,形成了優良傳統,成為彌足珍貴的精神財富,成為激勵我們奮勇前行的強大力量。
一是要繼承始終與黨和國家同心同德、同向同行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有志于中國進步事業的新聞人,把中國共產黨作為國家的希望、民族的希望,積極地追隨黨、宣傳黨,在黨的引領下追隨真理、追尋光明;一代一代投身于黨和國家事業的新聞工作者,堅定不移跟黨走,自覺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方向為方向,傳播黨的聲音、傳揚黨的主張,反映偉大實踐、紀錄偉大斗爭,奉獻理想、搏擊人生,用自己的智慧、汗水乃至生命詮釋信仰、詮釋忠誠,體現了新聞工作者緊緊追隨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執著信念。
二是要繼承植根人民、服務人民的優良傳統。一代一代新聞工作者始終堅持人民群眾是新聞的主體,始終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心系人民、謳歌人民,展現火熱的生產生活,反映共同的心愿心聲,以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憂的實際行動,回答了“為了誰、依靠誰 、我是誰”這個根本問題。
三是要繼承始終引領時代風氣之先的優良傳統。新聞工作者用筆墨和鏡頭紀錄時代變遷,也用堅定的信念、敏稅的洞察推動社會發展進步。在革命、建設、改革各個時期,我們的新聞工作者都能把握時代脈搏,發出時代強音,引領時代進步。
四是要繼承始終擔當歷史責任和社會責任的傳統。新聞講的是當下現實,但要對得起歷史、經得起檢驗;新聞說的是一地一人一事,但要著眼整個社會,反映社會主流。一代代新聞工作者秉承“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的崇高追求,發揚職業精神,恪守職業道德,以對國家的擔當奉獻、以對新聞事業的執著堅守,追求真理、守望正義。無論是在槍林彈雨的戰場,還是在急難險重的現場,無論是在改革開放的一線,還是在深度貧困的村莊,哪里有需要、哪里有困難、哪里有挑戰、哪里就有我們的足跡、就有我們的聲音。正是這種強烈的責任擔當,讓新聞工作者贏得了黨的信賴、人民的贊譽、社會的尊重。
黨的新聞工作歷程,是新聞工作者在長期實踐中探索、奮斗與發展的歷程,是我們彌足珍貴的政治財富和精神瑰寶。歷史雖已過去,卻不能忘記,銘記黨的新聞工作歷程,我們才能更好地了解過去,看清前進的方向,增強初心如磐、使命在肩的歷史擔當。
二、接續咸寧報人創業航程,進一步堅定新聞志向。
時代在變遷,社會在發展,科技在進步,報業歷經鉛與火、光與電進入數字時代,一代又一代咸寧日報人薪火相傳、接續奮斗,給我們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和事業基石?;仨虒幦請?0多年的奮斗史、發展史,探尋初心、牢記使命,讓我們清晰地知道從哪里來、往哪里去,讓我們清晰地知道生活因奮斗之歷程而豐富多彩、歷史因不朽精神而活潑靈動,更讓我們清晰地知道在新長征跑道上的擔當和使命。
一是發揚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創業不停,奮斗不止。
咸寧1965年成立專區,1966年7月1日《咸寧報》創刊,人員從各地抽調而來,一張報紙從送稿排版、校對清樣到印刷發行,得來回多次到武昌縣(現江夏區)印刷廠才能完成。為此,報社從各縣抽調設備和工人師傅,建起了自己的印刷廠。但時間不長,印刷廠移交地區輕工業局管理,成立咸寧地區印刷廠,報紙轉為由地區印刷廠代印。1984年,報社在宿舍樓后面空地開建印刷廠,第二次創業,通過第四地質大隊出資招子弟進廠和自籌資金購買設備,自己動手寫字模架,又建起自己的印刷廠。90年代初,報社通過購買湖北日報社淘汰的膠印機,開始了由鉛印到膠印的轉變。后來,又通過代印楚天都市報,由楚天都市報先付印刷費和自籌資金購買設備,報紙由黑白向彩色印刷轉變。根據市委市政府領導的要求,2013年報社采取借資和自籌的辦法購買設備,報紙由單面彩印向雙面彩印轉變。最近這幾年,報社自籌近500萬元建起文化產業園,印務公司實現整體搬遷,實現了由租廠房到建廠房的轉變。一次次艱苦創業,一步步跟隨時代的轉變,一代代報人付出艱辛的努力,報社終于發展成在全省地市報中有為有位的報業集團。如今,雖然報社積累增加了,條件改善了,但艱苦奮斗的創業精神還需繼續傳承,唯有緊跟時代,創業不停,奮斗不止,才能在新時代新征程上開創新的事業。
二是發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筆耕不輟,一絲不茍。
老子曰:天下大事,必作于細。注重細節、追求完美,所體現的就是工匠精神。提到工匠精神,人們常常會與專注用心、一絲不茍、持之以恒等詞匯聯系起來,它詮釋的是一種對自己新生產的產品精雕細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而采編工作正是要踐行這種精神理念,將新聞素材加工成新聞作品,將新聞作品編排成傳播產品。
90年代前,咸寧日報老報人是拿著毛筆在方格紙上編稿件,拿著尺子在畫版紙上拼報樣,方格紙上要算出每篇稿件的字數,畫版紙上要劃出每篇稿件的空間,字數不準帶來行數不準,給排版工人增加很多無效的工作量。這是從操作層面講。在編輯工作中,對稿件的內容、形式、觀點、標點、事例都需要認真規范和推敲,把好稿件的政治關、知識關、文字關,力求字斟句酌,每字每句精煉、連貫,精上加精,好上加好,有時甚至改了抄,抄了再改,這就是報人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雖然現在我們在編排上用上了電腦,高效快捷,但作為黨報采編人員,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能丟,新聞宣傳工作是拿“筆桿子”的,沒有“幾把刷子”是干不了事的,一篇好新聞,從標題到內容,都是要通過不斷地打磨修改,一個名記者,從成長到成名,都是在筆耕不輟中練就出“看家本領”,合格的新聞工作者,掌握精湛的專業技能是基礎,一絲不茍、精益求精地練出真把式、真功夫,才能成為新聞工作高手。
三是發揚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催筍成竹,潤花著果。
咸寧日報的歷史可從某一角度來說是一部傳承的歷史,一代又一代老報人,傳思想觀念,傳工作作風,傳采編技能,親力親為帶著年輕人下鄉采訪,手把手教年輕人改寫稿件、編排版面,年輕人都尊稱老同志為老師,而不稱呼職務,體現了對老同志為人師表的敬佩與尊重。正是老報人甘為人梯傳幫帶,培養了一代一代報人在報社這個大家庭中成長成名,一批一批報人從報社走出去,走上省市重要領導崗位,走上知名學府講臺。
為人作嫁為人忙,這是編輯工作的真實寫照。為人作嫁衣就需要有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通訊員每一篇稿件見報傾注著編輯的心血,從過去書信來往到現在電話或微信溝通,一批又一批基層通訊員在咸寧日報編輯的指導下成長,一批又一批基層通訊員在《咸寧日報》這個大平臺上嶄露頭角,一批又一批基層通訊員通過《咸寧日報》揚名而走上領導崗位。咸寧日報既是培養人才的平臺,又是輸送人才的平臺。為人師,為人梯,咸寧日報人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需一代一代傳承并發揚光大,以甘為人梯的奉獻精神培育新人、培養隊伍,催筍成竹,潤花著果,讓《咸寧日報》成為人才輩出的好平臺,把開門辦報、群眾辦報落到稿件上、版面上,落到培養人才上。
四是發揚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敢打硬仗,能打勝仗。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你看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在報上,你看不見我們的時候,我們在路上,這是對新聞工作者的職業描述。記者編輯是個吃苦的職業,防汛抗旱、重大災情險情記者要到現場,日常采訪要進企業、走鄉村,在一線發現新聞、采訪新聞,只要有新聞、有號令,不分雨天晴天,不分白天夜晚,日復一日,奮戰在一線、打磨到深夜。正是有這種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我們打贏了98抗洪報道硬仗,我們記者徒步庫區采訪得到通山縣委表彰……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吃不了苦,干不成一番事業,吃不了苦,也不可能成名成家。昨天的新聞,今天的歷史,我們是時代的記錄者,是歷史的見證者,一代又一代報人在平凡的崗位上愛崗敬業、努力耕耘、苦中有樂、樂中有苦,一篇篇報道見諸報端,影響一代又一代咸寧人,一篇篇報道在省以上獲獎,展示了咸寧日報人的能力和風采。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新情況、新問題、新挑戰不斷涌現,我們要繼續發揚吃苦耐勞的職業精神,敢打硬仗,能打勝仗,一步一個腳印,在平凡的崗位不斷做出不平凡的業績。
憶往昔,崢嶸歲月,幾多輝煌;瞻未來,薪火相傳,思源致遠。昨天的輝煌成就今天的歷史,今天的奮斗續寫明天的輝煌。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唯有不忘初心,方可告慰歷史、告慰先輩,方可贏得民心、贏得時代,方可善作善成、一往無前?!蔽覀円欢ㄒ^承和發揚咸寧日報人的優良傳統,接續咸寧報人的創業航程,在新的時代再譜新篇章。
三、走好媒體轉型發展征程,進一步堅定融合導向。
當今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當代中國用幾十年的時間走過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發展歷程,在以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為核心的信息傳播技術的推動下,媒體格局和輿論生態發展日新月異。立足時代前沿,不斷深化對時代特征和發展大勢的認識把握,因勢而謀、應勢而動、順勢而為,深化媒體融合、促進媒體融合,不斷增強媒體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是我們新時代的新征程。
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建設全媒體成為我們面臨的一項緊迫課題。要運用信息革命成果,推動媒體融合向縱深發展,做大做強主流輿論,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基礎,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強大精神力量和輿論支持。”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鮮明指出了媒體融合發展的緊迫性和重要性,為推動媒體融合縱深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我們必須著力提升理論功力、政治定力、業務能力、隊伍活力,積跬步以至千里,積小流而成大海,一步一個腳印走實轉型發展征程,推動媒體高質量轉型發展。
一是著力提升理論功力。我們黨歷來重視學習,這是推動黨和人民事業發展的一條成功經驗。在每一個重大轉折時期,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我們黨總是號召全黨同志加強學習,而每一次學習熱潮都能推動黨和人民事業實現大發展大進步。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黨依靠學習創造了歷史,更要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泵襟w融合是一項創新工作,創新工作必須以創新理論指導實踐、推動工作。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頭腦,按照學懂弄通做實的要求,掌握這一思想的科學體系,豐富內涵和精神實質,把握貫穿其中的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打牢思想之基、筑牢精神之柱,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要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宣傳思想工作和媒體融合的重要思想,深刻把握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和媒體融合的地位作用、目標任務、職責使命、實踐要求,更加自覺地用以統一思想行動,謀劃推進工作。
二是著力提升政治定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做好新形勢下宣傳思想工作,必須自覺承擔起“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這其中,舉旗幟既是方向又是力量,要舉好旗幟,就要保持堅強的政治定力,在旗幟這個根本問題上頭腦清醒、立場堅定。宣傳工作就是政治工作,講政治是第一位的要求。黨報、黨刊、黨網是黨的新聞輿論主陣地,在轉型發展中必須講政治講黨性。新聞輿論工作者要加強政治歷練和政治修養,堅持黨的政治領導,堅定崇高政治理想,全面提升政治覺悟和政治定力,始終在政治立場、政治方向、政治原則、政治道路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要緊緊抓住增強“四個意識”這個根本,著力錘煉忠誠于黨、忠誠于人民的政治原則,落實到新聞宣傳具體工作中,體現到日常言行中,以實際行動和實際成效堅決做到“兩個維護”。
三是著力提升業務能力。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干部要不斷掌握新知識、熟悉新領域、開拓新視野,增強本領能力,加強調查研究,不斷增強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努力打造一到政治過硬、本領高強、求實創新、能打勝仗的宣傳思想工作隊伍?!绷暯娇倳泴π滦蝿菹滦麄魉枷牍ぷ麝犖榻ㄔO和能力建設提出更嚴標準、更高要求。宣傳思想工作是在人的頭腦里搞建設,必須在培育專業精神、提升專業素養、增強專業能力上下功夫,著力提升把握正確方向導向的能力、鞏固壯大主流思想文化的能力、管理意識形態陣地的能力、開展網上輿論宣傳和斗爭能力、駕馭新媒體發展和傳播的能力,掌握“看家本領”,練出好把式,真功夫,更好地適應和跟上時代的變化、實踐的發展、人民的期待。
四是著力提升隊伍活力。做好新聞宣傳和轉型發展關鍵靠人。干部隊伍沒有活力,發展就沒有活力,做好“人”的文章,要加快形成有利于人才成長的機制、有利于人盡其才的使用機制、有利于各展其能的激勵機制、有利于脫穎而出的競爭機制,通過政治上激勵、工作上支持、力量上保障、待遇上傾斜、精神上鼓舞、思想上關愛,調動干部職工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激發干部職工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要大力倡導“有為才有位”的理念,做到年齡服從本領、資歷服從能力、文憑服從水平,讓想干事、會干事、干成事的干部職工有所為、有所位,真正讓干部職工感受到創業有舞臺、干事有天地、發展有空間。
媒體融合是時代所向、大勢所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推動媒體融合發展,要堅持一體化發展方向,通過流程優化、平臺再造,實現各種媒介資源、生產要素有效融合,實現信息內容、技術應用、平臺終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質變,放大一體效能,打造一批具有強大影響力、競爭力的新型主流媒體?!绷暯娇倳浀闹匾撌?,深刻揭示了新形勢下媒體融合發展的本質內涵,也為推動媒體深度融合發展指明了方向。我們要著力破解運行機制不適應媒體融合的要求,傳播機制不適應媒體融合要求,人才保障不適應媒體融合的難題,優化采編體系,以順暢高效的運營機制激發活力;拓寬傳播渠道,以梯次疊加傳播機制激發活力;堅持創新導向,以行之有效的管理機制激發活力,不斷推進媒體深度融合,不斷提升信息傳播智能化水平,實現從“媒體融合”到“全媒融活”質的飛躍。
同志們,歷史只會眷顧堅定者、奮進者、搏擊者,而不會等待猶豫者、懈怠者、畏難者。一切偉大成就都是接續奮斗的結果,一切偉大事業需要在繼往開來中推進。繼承傳統堅守初心,接續奮斗擔當使命,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我們要將先輩的精神化為前進的動力,我們要將主題教育引向深入,爭取把主題教育成果轉化為扎實有效的工作思路和實際舉措,以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性,一步一個腳印推動集團融合轉型高質量發展,在新的長征路上取得新成果干出新業績。